為生活奔波而快樂
點閱:4作者:黃佩如(紫兒佩佩)作.[繪]
出版年:2025
出版社:黃佩如
出版地:台北市
格式:PDF,JPG
頁數:114
EISBN:9786260139179 PDF
分類:成長勵志  
筆者觀察到知名大學開設「AI教學課程」,課程內容其實在YouTube上都能找到,但還是有人願意花不小的費用去報名。這其中心態可能是:
1. 權威效應
知名大學自帶光環,人們傾向於相信「名校出品,必屬精品」。即使內容可能在別處能免費獲取,但大學的品牌象徵著專業性、系統性和可信度。
2. 獨特性
大學的課程可能會被包裝成「獨家體驗」——比如有證書或線下互動。這種「只有在知名大學才能得到」的感覺,是一種身分象徵。
3. 怕錯過
很多人擔心如果不參加這種「頂尖課程」,可能會錯過職場上的競爭力。尤其AI是熱門領域,聽到“知名大學”這樣的關鍵詞,容易觸發「不上課就落後」的焦慮。
4. 得到承諾
研究顯示,當人們為某件事付費後,會更認真對待。花了錢上課,哪怕內容與網路免費資源差不多,心理上會覺得自己“必須學好”的心態。
5. 社交認同
如果看到宣傳中提到“已有多少精英參加”,這種群體效應會讓人覺得“別人都去,我也得去”。
以上的心態也適用在「為了生活奔波」。
「為了生活奔波」似乎是愁苦、不如意;然而你可知道,古往今來的哲學家,都願意為了生活奔波,去吸取生活中的精華。哲學家甚至認為,如果你生活安逸,你將失去生活重心,那樣的生活將不符合你的想像,也不快活,原因就是百無聊賴啊!這也是有些人為何退休後並不快樂的原因,就是因為不必「為了生活奔波」。
其實,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是真正快樂的泉源,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——比如一杯溫暖的茶、一場輕鬆的聊天、或者陽光灑在臉上的感覺...等等,往往能帶來最純粹的快樂。佩佩為您收集「為了生活奔波」的快樂,它們不像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,但卻能靜靜地滋潤我們的心靈。